近日,我院张华教授带领的天然药物化学生物学团队与山东省立医院肾内科刘翔副主任医师团队合作,在药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Phytomedicine》上发表了题为“Sang-Bai-Pi extract and its constituent regiafuran C ameliorate renal fibrosis through TGF-b/Smad and Wnt/b-catenin signaling pathway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传统中药桑白皮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regiafuran C(RFC)通过调控TGF-b/Smad和Wnt/b-catenin信号通路,改善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肾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进展至终末期的共同病理表现,目前临床尚缺乏高效的特异性治疗手段。TGF-b/Smad和Wnt/b-catenin信号通路是驱动肾脏纤维化微环境的核心分子机制,靶向干预这些通路成为抗纤维化研究的热点方向。传统中药因其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在抗纤维化治疗中展现出独特潜力。
桑(Morus alba L.)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于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等病症,其叶、枝的提取物已被证实具有肾脏保护作用,但其根部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尚未见详细报道。本研究首次系统探究了中药桑白皮(桑树根皮)提取物及其关键成分RFC的抗肾纤维化作用;通过体内外实验证实,桑白皮提取物和RFC能够显著抑制纤维化标志物(如fibronectin、collagen I)的表达,并进一步揭示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同时抑制TGF-b/Smad和Wnt/b-catenin通路的过度激活,从而阻断成纤维细胞的活化和细胞外基质的沉积。
本研究不仅为桑白皮的抗肾纤维化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开发基于天然产物的抗肾纤维化药物奠定了基础。团队将进一步探索RFC的结构优化及作用靶点,开展更深入的药效学和安全性评价,推动其向临床转化。
本研究得到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医院协会的资助,张华教授和刘翔副主任医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我校2022级博士研究生魏全浩为论文唯一第一作者。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phymed.2024.156351.
(撰稿:魏全浩 编辑:武芳 编审:秦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