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同学们以青春之力生动展现了责任和担当,展示了生科学子的青春风采,让我们跟随他们的步伐,去看看实践的精彩瞬间吧!
济南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组织了“青耕红畦”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寿光市开展实践活动。团队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红色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三大核心议题,深入企业、科研机构与产业平台,在实践中拓宽视野、深化认知、锤炼本领。

实践团首站来到富康集团。作为当地行业标杆企业,富康集团以多元业务布局和创新发展理念著称。团队成员先后参观了企业展示大厅与生产车间,系统了解企业发展历程、文化内核及先进生产设备与流程,并与企业负责人开展座谈交流。座谈会上,企业从多方面分享了经验,同时为同学们解答了就业规划等疑问。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成员们不仅明确了专业学习方向,更深刻感受到企业创新精神的内涵,为个人成长与职业规划提供了重要指引。
在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实践团深入了解蔬菜从种苗培育、田间管理到采收加工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大家通过学习标准化生产流程,探究了其如何从源头把控蔬菜质量安全,以及如何通过统一规范提升产业竞争力。这一过程让大家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对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推动作用,明晰标准制定在农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意义。


在中国农科院寿光研发中心,团队成员近距离接触无土栽培、智能温控等设施农业高新技术的集成应用,了解产学研协同的科研合作模式,领略种业基因编辑、分子育种等前沿成果。成员们纷纷表示,将深入思考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让农业科技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成员感悟:
此次赴寿光三下乡的行程充实又震撼,其中国家现代蔬菜种业创新创业基地研发中心的见闻最让我难忘。走进培育室,满目的蔬菜种苗长势喜人。科研人员正细致记录着新品种的生长数据。从抗病虫害的改良品种到适应多气候的杂交种苗,每一株都藏着科技的力量。听着他们讲述育种背后数年如一日的试验与调整,我真切感受到“种业芯片”的分量。这让我明白,农业的进步从不是偶然,正是这份扎根土地的坚守与不断突破的创新,才让寿光蔬菜在产业链上持续领跑,也让我对“科研为民”有了更鲜活的理解。
——苏振林
作为一名生物制药专业的大一学生,这次参观实习让我收获满满。在富康集团,我参观了药品生产流程,明白了实践与创新的重要性。参观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让我懂得质量把控的关键。泰昌生物的参观和就业实习协议的签署让我对未来充满期待。这次行程更让我看到农业与生物制药的联系,也让我明确了学习的方向。我会努力提升自己,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田甲
此次寿光之行,济南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青耕红畦”实践团通过实地走访与深度调研,不仅直观感受到寿光作为“中国蔬菜之乡”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创新实践,更深刻理解了科技创新与标准建设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鼓舞了同学们用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振兴,也为后续专业学习与服务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文字: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图片: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排版编辑:胡露文
初审:秦 旭
复审:任子安
终审:武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