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极端生境微生物检测及其菌种资源挖掘与应用校级学科方向团队简介
极端生境微生物检测及其菌种资源挖掘与应用校级学科方向团队现有教师1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4人、博士学位在读教师1人,具有海外学习经历教师3人。本团队在微生物检测、菌种培养、菌群驯化、活性物质功能及作用机制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团队负责人及成员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4项、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3项、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1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2项;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另外,还参与公安部应用创新计划项目、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山东省自然基金等项目10余项。先后获省部级自然科学奖二等和三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和三等奖3项,其中首位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各1项,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11项。课题组近年在国内外发70多篇高水平论文(其中影响因子5以上8篇,3以上31篇)。
二、极端生境微生物检测及其菌种资源挖掘与应用校级学科方向团队情况
姓名
|
学位
|
职称
|
研究方向
|
是否硕导
|
黄加栋
|
博士
|
教授
|
生物标志物及食品安全检测
|
是
|
李强
|
博士
|
教授
|
资源与环境微生物
|
是
|
刘素
|
博士
|
副教授
|
生物标志物及食品安全检测
|
是
|
葛慎光
|
博士
|
副教授
|
微生物检测
|
是
|
孟宁
|
博士
|
副教授
|
细胞自噬血管生成
|
是
|
李玉梅
|
博士
|
副教授
|
微生物生化药学
|
是
|
古鹏飞
|
博士
|
副教授
|
微生物代谢工程
|
是
|
王玉
|
博士
|
讲师
|
生物标志物及食品安全检测
|
是
|
高娟
|
博士
|
讲师
|
微生物酶学
|
是
|
纪雁
|
博士
|
讲师
|
环境资源微生物
|
否
|
樊祥宇
|
博士
|
讲师
|
微生物基因组学、分枝杆菌噬菌体与原噬菌体
|
否
|
李连博
|
博士
|
讲师
|
结构生物学
|
否
|
王庆华
|
硕士
|
讲师
|
分子生物学
|
否
|
罗琰
|
博士
|
讲师
|
资源与环境微生物
|
否
|
王娟娟
|
博士
|
讲师
|
环境资源微生物
|
否
|
三、极端生境微生物检测及其菌种资源挖掘与应用校级学科方向团队研究方向
环境资源微生物的筛选及检测
微生物基因组功能挖掘
合成生物学
微生物活性物质开发及微生物酶学
四、极端生境微生物检测及其菌种资源挖掘与应用校级学科方向团队总体目标
围绕国家和山东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针对特殊生境微生物菌种资源开展基础性、多学科交叉的创新研究,对各种特殊生境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及菌群驯化,构建特殊生境微生物菌种及菌群资源库和特殊生境微生物活性天然产物资源库;将特殊生境微生物应用于强酸碱或高盐有机废水处理,形成污染物降解活性污泥及其剩余污泥资源化利用体系。在特殊生境微生物基础研究与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力争建成省内一流的研究平台;不断提高科研项目层次和科研成果水平;在特殊生境微生物资源利用尤其是活性污泥综合应用研究领域争取有较大突破。 |